新闻 | 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全面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和人才培养质量—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研讨座谈会举行
2022-12-12

2022121日,学校召开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研讨座谈会。此次研讨座谈会是自2021年我校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校性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专题会议。

院系研究生教学分管领导代表、院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负责教师、研究生院和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院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近1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设研究生院主会场和腾讯会议分会场,以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举行。研究生院副院长胡安宁主持会议。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作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主旨报告。他从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定位、一体两翼研究生分类培养格局、研究生招生与在校生人数规模等方面介绍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情况。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他指出要充分认识到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结合部属性,研究生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最为关键的结合。要以字当头,强化科学研究是其应有之意,创新能力培养是其核心指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其根本任务。他强调,复旦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课程思政建设应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真正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在课程教学中,要大力挖掘课程所蕴含的丰富思政教育元素,产生盐溶于水润物无声的效果,把课程学习的(知识)和学生体验研究过程的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一体化推进。

2021年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以来,除在全校立项建设159门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外,研究生院还联合教务处,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法学院、高分子科学系、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等10个院系立项建设了首批院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他指出,下一阶段,研究生院将计划每年评选研究生课程思政标杆课25-30门,全面提高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的覆盖面和水平。希望各院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和高质量研究成果。他同时强调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大类型的研究生培养在课程思政教学上应该体现出差别,形成各自鲜明的特色。

五位入选教育部、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建设成效良好的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项目的授课教师代表作了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经验分享。

经济学院张宗新教授讲授的《投资理论与实务》是金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经济学院金融专业学位硕士点负责人,张教授分享了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如何围绕培养具有大国担当和社会责任的金融高端人才的目标、进行有效结合的做法与经验。在教学理念上,他的课程力求让学生对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投资、定价、融资、开放等发展路径有更系统、准确、完整的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关系和研究中国资本市场问题,逐渐形成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政策及措施的方法论。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他的课程偏重于结合中国新时代发展实践,采取理论结合案例、实务的教学方式,通过编写立足中国本土金融的投资理论与实务教材和案例型教材、注重案例教学、建立投资实务案例库等途径来化解课程教学与思政的难点,并列举了以科创板为支点,强化科技兴国战略中国现代资本市场如何服务高质量经济增长倡导低碳投资理念,强调双碳目标与基金投资应用等课程思政的具体案例。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高艳红教授负责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是由穆穆院士领衔的一门研究生学位基础课,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她介绍了预修要求、课程目标、授课方式等课程基本信息,着重分享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经验和反思,并以一段精彩的短视频展示了课程的教学团队和围绕关注国家发展、引导个人报国理想、创新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的课程思政总体设计与实施。该课程的思政建设秉承我校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从全球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出发,到对人民生命和财产有直接威胁的灾害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从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创新能力培养、论文选题、论文写作、学术报告等方面,给予学生全面系统的训练,激发学生学好基本知识,掌握先进技术技能,将来运用先进的数理手段,建设家园的大国担当和家国情怀。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马臻教授讲授的《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是一门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他简要介绍了课程开设的时代背景、所获立项支持、媒体对课程的报道及其本人发表课程教学相关论文、文章的情况。他将该课程的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归纳为综合资质联动三个关键词和三个坚持综合即这门课并非简单地教学生怎样进行科研写作和讲授科研伦理道德,而是针对学生读研的困惑和痛点,将课程内容贯穿研究生从进校到毕业的全过程。资质即对授课教师的要求,通过担任国际刊物编委、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阅读大量相关书籍和在人民日报等主流报刊媒体发表相关文章200多篇,马教授为上好这门课做了大量铺垫和积累。联动即课程应不止于课程本身,而是要形成亮点,包括教学资料、教学成果、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吸引媒体报道等,推动课程的综合内容供给和提升教师资质。三个坚持即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相结合、坚持道和术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他认为课程思政应以三全育人为背景,构建体系框架,并和带教研究生的本职工作相结合,形成主战场,通过开设在线讲座、新媒体推送、报刊发文,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实现教书育人相结合、课上课后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叶红霞副教授主讲的《高等电磁场理论》是由金亚秋院士领衔的一门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入选教育部和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她简要介绍了课程性质、教学团队、课程定位与建设目标,重点分享了在课程设计与建设中,如何将课堂讲授、仿真实验、专题讨论等传授的专业知识做成富含科研导向与科学精神的思政教材,如何通过教学团队的分工合作实现课程教学中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效结合、从而达到专业素养技能训练与家国情怀、科学家精神、国际视野、协作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目标。叶红霞副教授在分享中还呈现了专业知识点匹配思政元素的具体课程教案、开展课程思政的典型教学案例及育人成效,总结强调了精心设计案例、引入著名华人科学家事迹、课程实验与应用设计结合国际局势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对提升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协同增效的作用。

护理学院来小彬副教授参与授课的《老年护理》是一门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生的专业选修课,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她简要介绍了课程基本信息、课改历程和课程思政思路、课程目标和内容、课堂安排,着重展示了通过解读国家卫生健康政策文件、授课教师讲授临床亲身经历、介绍国际前沿研究进展、运用科研方法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等教学设计与方法,将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具体案例。在谈及课程思政的教学体会时,她形象地将课程思政教学比喻成煲汤,指出思政元素选材之于教学效果,就好比食材选择之于汤之鲜美,选材要贴合课程教学内容,讲究一要,身边的、真实的案例最能打动人;二要紧跟时代、具有国家层面的宏观视野;三要适时更新、不要老生常谈。

在五位教师的精彩分享之后,胡安宁副院长抛砖引玉,提出研究生课程思政标杆课程评选应该有怎样的标准怎样做好具有研究生特色的课程思政两个议题供大家交流讨论。与会院系研究生教学分管领导代表、授课教师代表围绕两个议题,相互交流所在院系、学科专业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和建设的做法,分享课程思政课程教学的心得与收获,探讨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教学的难点与困惑,提出了很多富于启发的思考和建议。

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姜友芬和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昕作总结发言。姜友芬副院长从医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提出课程思政自始至终要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来进行。对于医学研究生课程思政而言,除科学精神外,仁心仁术的人文情怀是尤为值得重视的课程思政元素,不仅在课程教学上可以做挖掘,还可以在临床能力训练中去培养。王昕副院长一一点评了各位与会代表的分享发言,对各院系和各位教师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中所做的先行实践给予肯定,并表示课程思政是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希望各院系、各位教师继续发挥各自力量、一起做好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提高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的覆盖面和水平。

 

(供稿:专业学位培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