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下午,复旦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光华楼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单位名单及《复旦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会章程》。共25家单位受聘学院首届理事会成员,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会实行学校与企业双理事长制,华润集团担任企业方理事长。(完整名单见文末)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栾宗涛、校党委书记裘新、校长金力、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在会上致辞。副校长、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汪源源主持会议,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及25家理事单位代表出席会议,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 张立华介绍学院建设情况。






裘新为企业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授牌





王祥明和金力为理事单位授牌
近年来,复旦大学坚持将新工科建设作为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2017年2月,复旦承办教育部“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形成推动全国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同年,复旦成立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这是学校第一个系统化、集成化开展跨学科多领域合作的新工科研究与人才培养机构。
今年,复旦围绕未来产业领域和问题,对原有工科院系和相关实体科研机构进行重组,高质量建设6个新工科创新学院,从原来的主要以学科划分为基础,调整为面向国家产业需求建设,大力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和工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作为复旦新工科发展的战略支点,卓越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卓工学院”)依托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于2024年7月正式成立。学院统筹管理各工科院系承担的中组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集成电路产业研究生专项班、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实现资源集中、优势协同,形成六大创新学院(“6”)与卓工学院(“1”)的互补格局,构建起复旦新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卓工学院以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着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通过“项目制+双导师”形式,实施校企深度融合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即硕士生“1年在校学习+2年企业攻关”,博士生“2年在校学习+3年企业攻关”,实现学生在“真场景”中解决“真问题”,达到技术攻关“真突破”。校企双方将通过共同选题、共同建课、共同指导、共享成果,携手推进工程专业学位培养体系重构和流程再造,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样板间”。
据悉,校企双方还将探索“揭榜挂帅”项目选拔机制,协同攻关“卡脖子”问题,加强人才多样化合作培养,实施“校企双聘”制度,实现平台共享,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和维度,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落地。
校企深度融合,共育高层次工程人才
“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是复旦跳出内循环融入大循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同经济社会发展适配度的重要抓手。”裘新表示,建设卓工学院,致力于培养世界一流的工程师人才队伍,是复旦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国家和上海有需要、企业有痛点,复旦就有责任把事担起来,只有校企手拉手、肩并肩,才能把事干成,依托复旦的综合学科优势和新工科这把“利器”,复旦有信心把事干好。
金力指出,卓越工程师作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人才支撑。复旦建设卓工学院有基础、有条件,复旦新工科布局初具规模、发展态势良好,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为卓工学院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条件。复旦卓工学院要打造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推动工科问题理科化、理科成果工科化,提升从“0到10”的创新能力,并在学校“新工科”版图中,承担起方向引领、体系构建和文化塑造的重任。同时,希望理事会发挥真作用、真实效,全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王祥明表示,理事会作为学院的决策机构,将担负起搭建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桥梁作用,为校企双方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产学研协同创新注入强劲动力。作为理事长单位,华润集团将与复旦大学携手共进,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期待理事会发挥校企双主体优势,打造校企合作新典范和事业发展共同体,肩负起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重任,为强国建设和上海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科创中心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上,理事单位代表围绕“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实战育人生态体系”“创新校企协同机制”等议题,对卓工学院的建设发展规划深入交流。大家认为,要聚焦国家“卡脖子”技术与上海先导产业需求,共同构建“真场景、真问题、真突破”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校企“双导师、双平台、双评价”由理念化为机制,切实锻造敢打硬仗、能解难题的卓越工程师。
附:复旦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理事长单位
复旦大学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副理事长单位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
理事单位(按拼音字母排序)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临港实验室
浦江实验室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张江实验室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