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张文强:做“纯粹”学问

浏览次数:34 发布时间:2020-10-21 15:31:17

❶ 好导师介绍

张文强,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近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授权20项)。课题组获得数千万元的科研资源投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并研制了 “自主心智发育机器人-复旦I6代智能服务机器人。

张文强老师自2008年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已经培养了46名毕业研究生,其中有3位研究生毕业后创业。另外有2名研究生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银奖、罗马尼亚科学院特别大奖;有6人次参加了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创业大赛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各类奖项,极大促进了同学们的创新创业和成长成才。

❷ 育人实践 

▋培养学生是我们的本分

张老师以潜心治学来要求自己,也影响学生,坚守做科研要甘守寂寞、淡泊名利,持之以恒,做“纯粹”学问。作为博士生导师,张文强老师对研究生、博士生的指导与关怀体现在科研的方方面面。无论工作和科研任务多么繁重,团队每周一次的学术讨论会他从不缺席。在讨论会上,他给学生阐释疑惑,指导工作。除此之外,平常读到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张老师也会通过微信、邮箱等方式与同学们分享,指导同学们关注追踪学术界最新的热点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张老师经常引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的学生多把自己的所学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本领,反思自己的不足,也在面对真实的问题时,将所学知识得以升华,提出创新。在张老师的教导下,他的研究生不但勤于治学,撰写学术论文并发表于如NIPSIJCAIBIBMITAMD等国际著名期刊会议,还积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企业级的课题项目,并在此过程中申请发明专利和获得相应奖项。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张文强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在科研和实践的过程中,不能把眼界仅仅局限在自己研究的小领域中,主张学生善于学科交叉。比如,张老师经常会把最新生命科学或是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分享给自己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中可以借鉴这些生物学知识,受以启发。再如,张文强老师还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中医学中的发展。在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合作下,他的团队构建中医“望闻问切”这四种数据集,同时结合中医诊断的特点提出自己的模型并创造出相应的诊断机器人。该项成果荣获“第46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及罗马尼亚科学院大奖

张老师始终关心关爱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学术志趣,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做一流学问,做一流贡献。张文强老师在授课方式方面积极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同学们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张老师的专业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他曾把智能机器人搬到了课堂上,创新性地把机器人相关知识融入到教学中,浅显易懂地把运动学、动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等知识点串联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课程每一年都吸引了不少学生参与到机器人实验室的讨论班中,从机器人、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方面培育同学们的研究兴趣,从具体的项目研发到理论算法的设计,从各方面提升同学们的科研能力。他曾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届挑战杯”并进入上海总决赛,指导8名同学参加了莙政望道曦源计划

▋我们不能够只关注于学术,而忽视了做人的道理  

张老师在每次讨论班的开头都会讲这么一句话,他常常会结合当下的实例来教导我们以广阔的胸襟和关怀来为人处世。此外,他也十分关心学生们的课外生活,经常鼓励学生锻炼身体,教导学生强健的体魄是科研乃至人生的重要基石;鼓励大家热爱生活,支持学生在科研之外培养自己兴趣爱好,甚至偶尔还会关心学生有没有谈恋爱。学生徐梦龙说,“他还经常要求我们阅读人文类书籍,以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张文强老师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学生犹如一个放飞的风筝,需要不时地牵一牵、挂一挂,共同迎接他们茁壮成长。这段话朴实无华地道出了张老师与同学们张弛有度、学生为本的相处之道。

❸ 学生眼中的导师 

▋仰止弥高,钻之弥坚  

作为一个研究者,从国内首台“心智发育机器人”复旦一号到且炫且智、活泼可爱的“复娃”到稳定可靠、功能强大的“爱家一号”再到融于生活、便捷智能的“海宝”,再到集人工智能与中医于一体的中医辅助诊断机器人“复旦小华”,张文强老师也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科研人的勤奋与创新。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作为一个好导师,张老师对于我们的教导从来都不是靠说教,他总是用自己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榜样。作为老师,他以身作则,他总是一早就来到实验室,工作到很晚才离开。张老师带领着我们这个大家庭一起学习,一起科研,一起成长。 

▋谆谆细语,循循善诱

张老师也被实验室的同学们亲切的称为“最没有‘架子’的老师”。张老师非常的平易近人,在听张老师讲课以及与张老师交流时丝毫不会感到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很像是朋友之间的交流、讨论。

▋每一位同学的事都不是小事  

即使是一个“大忙人”,张老师仍然会抽出很多时间来了解每位实验室同学的情况,询问同学们的工作以及进展,在听取同学们的汇报时,他总是能敏锐的找到问题并提出,他经常对同学们说要更多的阅读文献、更严谨的做实验并且要不断创新。张老师不仅仅在科研上对每位同学悉心指点,还在生活中关心和爱护同学们。

打动同学们的不仅是他渊博的学识,还有高尚的人品和师德,他像是我们的朋友也像是我们的家人,他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尊敬,他是我们心目中的好导师。身为张老师的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他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

“仰止弥高,钻之弥坚”是颜渊对于师傅孔子的赞叹,此处用来或许有些欠妥,但是在我们学生心目中,张老师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他都是我们的楷模和榜样,一辈子的楷模和榜样!

Copyright © 2017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版权所有 | 管理员E-mail:fdgs@fudan.edu.cn
招生热线:021-65643991/65642673    研究生服务中心:021-65642670/65643563